优速配资(股票配资服务中心)
说起来是金融危机,其实是贼喊捉贼
本文转自大众号雷叔电影(ID:normalbeauty),如欲转载请联络原作者
自从某总统开端“推特治国”之后,美国所谓的三权分立,所谓的“把总统关到笼子里”,就成了彻里彻外的笑话。
据统计,从2017年开端,特他月会发出超越30条推特,而且把美国的全部重要决议,都经过推特的方法发布出来。
他或许今日发推特表明要制裁我国,明日又发推特表明不制裁了要商洽,然后后天再发推特表明又要制裁了,大后天再说好的咱们不制裁我国了,制裁日本吧。
所以全球股市就跟着他的一条条推特跌宕起伏,每天都是大范围的涨跌,犹如坐上了过山车。
巴菲特说他不是股神能够。
但要说国际上没有股神,那特朗普和他的推特就要笑了。
“我不是针对谁,我是说在座各位搞二级商场的。”
“都是废物。”
朋友圈有人说不论特朗普连不连任,横竖他这一届总统做完,财富都能比肩巴菲特了。
这当然是没有依据的诛心之论,但大人物经过各种方法贼喊捉贼,的确一直是撞向全球金融商场的一头灰犀牛。
咱们都知道它存在,但咱们对它都现已习认为常,殊不知一旦这头犀牛真的撞上咱们,将会有上亿人产业受损,千万人破产,百万人无家可归。
就像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相同,引荐一部叙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绝佳电影:
《贼喊捉贼》
电影采访了超越100名金融大鳄,从美国财务部长到J.PMORGAN的董事会主席,从咱们都了解的索罗斯,到美国前总统布什奥巴马。再到我国、法国、新加坡的尖端金融人士都有进场,能够说便是这些人,在主导着全球金融的展开。
电影把这些人的说辞,言辞从头排布,配上许多的图表和数据分析,婉如一篇构思奇妙,内容谨慎,层层推动的议论文。
而这篇取得8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的电影议论文,终究得出的结论是:
什么金融危机?
这是一场早有预谋的贼喊捉贼。
这里是冰岛。
冰岛,根底设施建造完善,具有清洁的动力和食物出产,健全的医疗、教育系统和高质量的空气,犯罪率极低,曾是“全国际最美好的国家”之一。
渔业是冰岛经济展开的支柱,出口额占到了外贸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。但是,70年代之后,国际渔业商场的竞赛越来越大,冰岛经济受到了很大影响。
为了脱节过火依靠渔业的现状,冰岛政府展开了一项前所未有的经济放宽方针,他们开端答应一些外资进入冰岛,妄图在动力密集型工业追求展开。
但这并没有拯救冰岛经济的阑珊,所以冰岛开端仿效华尔街的出资银行,使用金融债券赚取高额的差价。
看上去冰岛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展开,股票上涨了9个点,房价涨了不止一倍。
一同,“新式产业”的展开也给了一些年轻人发迹的时机,他们买了游艇、私家飞机,,在曼哈顿买了数以千万美元计的公寓:
看起来一片昌盛,人人都有钱了,都过上好日子了。
报纸每天的头版头条,也都是这些冰岛新式财主,又怎样出资百万美元收买外国公司,千万美元在海外出资房产。
但是报纸没告知他们的是,其实这全部都是用国家告贷的钱去买的:
本应对金融业进行监管的政府人员,终究都开端为出资银行作业:
所以冰岛政府和华尔街的银行一同进行表演,鼓舞公民把更多的钱存入银行,向公民许诺一个很夸大的回报率,然后用新储户的钱去还旧储户的钱。
咱们现在都知道,这叫“庞氏圈套”,会有严峻的结果,但其时沉浸在巨大金融添加的冰岛人以及冰岛政府却看不到这一点,最夸大的时分,冰岛人借出的金融财物,现已超越了他们的国内出产总值。
后来冰岛经济学教授GylfiZoega在承受纪录片《贼喊捉贼》(InsideJob)采访时,把这场虚伪的昌盛描述为“巨大的泡沫(Bubble)”。
由于过于依靠信贷商场,美国次贷危机(2007)迸发之后引发了国际商场的信贷危机,然后导致了冰岛银行的短期告贷干涸。再加前次贷债券的大幅缩水,冰岛三大银行严峻亏本,国外银行相继中断了与他们的事务来往,致使冰岛外汇资源干涸。
所以银行破产,公司关闭,公民相继赋闲,无家可归,不得不走上街头燃烧国旗,痛哭流涕:
但是挖苦的是,就在这全部发生前不久,美国的国际评级组织才刚刚把冰岛的信誉等级上调至最高的AAA级。(信誉程度高、债款危险小)。
并称:
所以,国民经济和银行一同被卷入漩涡,冰岛政府不得不宣告破产。
这场漩涡中,全部的公民都是输家,但那些早早从冰岛的银行中贷到足够多的钱,在国外买下各种财物的本钱家,以及早早进入冰岛的外资银行的银行家,还有协助华尔街哄人并逃往国外的政府监管人员,都成了最大的赢家。
他们担任督查,他们担任售卖,他们担任运营,他们联合起来,自导自演了一场“贼喊捉贼”的游戏,赚得盆满钵满。
而赚到的每一分钱,其实都是从冰岛公民的口袋中骗出来的。
这当然不是只在冰岛一处发生的故事,相同的剧情在全球许多国家一同演出,终究累计丢失高达20万亿美元,这几乎是全球GDP总量的四分之一。
但总有人获利的,不是吗?
让咱们从头说起。
90年代开端,“衍生型金融产品”开端在美国出现迸发型添加,经过这些产品,银行家们能够生意全部东西,他们能够为油价跌落、公司破产,乃至是气候下注。
到90年代末,衍生型金融产品带动了50万亿美元的未规范商场。
尝到了甜头之后,为了持续牟取暴利,他们急切地想要确保金融衍产品免受监管。
2000年,在一名叫PhilGramm的参议员主导下,一项底子使衍出产品免于被监管的法案得以经过。
而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饭”这个道理,银行家们天然比一般人要了解得更深。法案经过今后,这位参议员天然得到了他应得的优点,而且这样的优点还惠及了他的家庭。
接下来,美国财务部长LarrySummers又向国会提出,在未来一年内能够经过恰当立法,让衍生型金融产品的买卖合法化。在2000年12月经过的《商品买卖现代化法案》中,清晰制止了对衍生型金融产品的监管。
Summers的优点天然也少不了。
2001年,小布什上台今后,美国金融界开端了“更专心”、“更有力”的获利。所以,以下5家出资银行、2大财团、3家稳妥公司以及3家信誉组织的“强强联手”就此拉开了帷幕。
将告贷证券化,是他们施行诡计的第二步。
在这条证券买卖食物链中,放贷者把典当出售给出资银行,银行把不计其数份典当和告贷兼并,组成一种复合衍生金融产品,称之为“典当债款职责”(简称CDO)。
银行再将CDO售卖给出资者,现在当房产具有者归还债款时,钱就相当于还给全国际的出资者。
然后,银行会付钱给信誉组织来这些CDO的危险程度做出评级,其间许多都被评为AAA级。这使得CDO变得反常抢手,只能以高额有价证券的方法购买。
从此,放贷者不需要再像从前相同忧虑告贷人是否有才能归还债款,所以他们乐意冒更大的危险放贷。而出资银行底子不在乎CDO的危险,出售得越多,他们的获利也就越多。
通俗易懂地解说,A(borrowers)向B(lenders)借了一笔钱用来买房,C(investmentbanks)向B高价收买这笔债款。这时,理论上C应该向A要钱,但C并不会真的找A要钱,而是把从B那里拿来的欠条集合起来,构成CDO,卖给D(investors)。
在这个过程中,B和C能从中赚取利益,而不需要承当任何危险,由于他们把危险都搬运到了D的身上。
这便是上文说到的5家出资银行地点做的阴谋。而光LehmanBropers的CEO一人就揣回了4.86亿美元之多。
下面要上台的是另一个投机倒把分子,稳妥公司AIG。
他们经过出售信誉违约交换(简称CDS)获取利益。简略来说,这是给CDO上的一种稳妥。投保人按季度向AIG付钱,假如CDO状况恶化(无法回收出资),AIG许诺补偿出资者丢失。
不同于一般稳妥,没有购买CDO的人也能够为此购买稳妥。
这看起来像不像一场空手套白狼的“豪赌”?
每逢AIG签署合约后,会当即交给职工高额的福利,比如说光AIG金融部门的头头一人就借此取得了3.15亿美元。
但当CDO出现问题时,AIG就被套牢了。
投机商人们为了短期效益发生的高额盈利,不吝把整个公司,乃至整个金融组织置于危险之下。
跟着时刻的推移,告贷人还不起债款的现实逐步浮出水面,美丽的账面带给人们的振奋感渐渐散失,随之而来的是不断扩大的金融泡沫。
在这个过程中,从前有人依据业主公正维护法案,妄图提出对典当告贷职业进行规范,但却被时任美联储主席的AlanGreenspan拒绝了,他宣称“这是违宪的”。
泡沫期间,出资银行为了购买更多债款,出产更多CDO,进行了许多的告贷。
2004年,高盛集团CEO出头压服美国证交会(SEC)放宽了杠杆率约束,上调到了33:1。也便是说银行能够不停地告贷以进行投机。
而在这背面,终究存在着怎样的利益纠葛,咱们不得而知。
哈佛大学教授MartinFeldstein不仅仅里根总统的首席经济学参谋,还从前是AIG和AIGFP的董事会成员,他一手构建了经济放宽方针。
在为AIG作业的十多年时刻里,他获薪百万。
2006年下半年,Goldman想要更进一步,所以开端一边向客户兜销“有毒”的CDO,一边为CDO投保,妄图从这些无法回收出资的CDO中获利。
2007年,Goldman乃至规划出了一款特别的CDO,客户丢失得越多,他们赚的钱也就会越多。
这难道不是一场大规模的金融欺诈?
更令人所不齿的是,他们口口声声宣扬的“高品质”CDO,在职工自己的嘴里被称为“狗屎”、“废物”。2010年4月当Goldman被逼承受国会质询时,他们依然妄图狡赖,否定自己存在犯罪行为。
不只限于Goldman,MorganStanley、LehmanBropers等多家大型公司都存在相似的欺诈行为。在他们取得暴利的一同,出资者们却败尽家业。
而在这场圈套中承当重要戏份的另一个人物,则是信誉公司。没有他们的认证,CDO就无法被售卖出去。
BillAckman在纪录片中做了一个生动的比方:你能够幻想一下,你向年代杂志提出为我写一篇正面报导,我就给你50万美金,否则的话一分都没有,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境。
穆迪公司的上一任主管JeromeFons说,信誉公司本能够完毕这场游戏,但他们却没有。
他们反而辩称:咱们给出的规范仅仅参阅,你不能靠此来决议是否购买证券。
2008年开端,房产换回开端添加,证券化食物链开端开裂。放贷人无法再向银行出售他们的债款。告贷无力归还时,放贷人开端倒下。商场开端崩盘,出资银行手握的价值数千亿美元的CDO无法出手。
但是在这种状况下,时任财务部部长的HenryPaulson还在辩称“事态都在操控之下”。
实际上,早在他宣告此番言辞的4个月之前,不景气就现已开端了。
危机的迸发不只仅是由于政府部门对潜在危机的失算,更是由于,直到宣告破产之前,信誉公司还在为出资银行、财团的糟糕状况粉饰太平。
乃至,学术界都在为信誉公司的行为打掩护,至今不乐意供认他们的过错。
这位哥伦比亚商学院的教授在这个最急切的危机关头,辞去职务离开了美联储,理由居然是有一本教材等着他回去修正。
还有许多出色的学者经过为金融职业在揭露争辩和政府方针中献声,然后不声不响地吸金。其间乃至包含哈佛大学的前校长。
这一环串着另一环的暗度陈仓,终究导致了危机的迸发,而且延伸得一发不能够拾掇。
2008年10月4日,布什决议从国库中拿出七千亿美元救市。这七千亿美元从哪儿来?天然是纳税人的口袋。
但是这七千亿美元却似乎杳无音信,关于拯救形势的效果微乎其微。
美国制造业根底在几年逐步分裂,制造业的式微导致成百上千的工人赋闲。
Stephen每天靠打零工保持生计,但他作业的伐木场、建筑工地连续关停,他无法再付出告贷和租金,不得不住进了慈善组织在空地上建立的帐子。
政府财务紧缩导致拨给教育的经费越来越少,而膏火却在不断上涨。关于美国人来说,承受高等教育变得越来越难。
很快,不景气以惊人的速度延伸到全球,越来越多的人开端遭受和美国人相同的状况。
在我国,制造业成绩下滑导致数以万计的工人下岗赋闲。
在新加坡,经济形势直接掉到了谷底。
在英国,LehmanBropers的伦敦职工在一夜之间成为了无业游民。
而那些拖垮自己公司、让国际堕入危机的人,却毫发无伤地全身而退了。
LehmanBropers的五名高管在2000至2007年之间,将十多亿美金收入囊中,在公司关闭之后他们却能够保存这笔钱。
Countrywide金融公司的CEO在2003到2008年之间赚了4.7亿美元,其间1.4亿来自于公司破产的一年前贱价兜售公司股票。
MerrillLynch的CEO在2006和2007年的薪酬就有9千万美元,在搞垮公司之后,他向董事会提出辞去职务,居然还拿到了1.61亿美元的离任金;AIGFP的头头也并没有因而被卷铺盖,反而被留任为参谋,月薪过百万……
这似乎是一场金融界的科学实验,有钱人们浪费着从“韭菜”手中拿来的钱,妄图以“空手套白狼”的方法点铁成金,口口声声为国家为社会,却从来没有考虑过“韭菜”的死活。
“韭菜”们没钱没势,既无法累积本钱,也得不到方针的支撑,只能任人宰割,终究却成为了本钱国际的牺牲品,多么可悲。
而自古以来,这个国际便是如此运作的:
Thepoorestalwayspaypemost.
[1]美联储降息“无可奈何”,政府商场都不配合baijiahao.baidu/s?id=1641161763414611078&wfr=spider&for=pc
[2]通俗易懂讲一讲2008年金融危机?
zhihu/question/266232848
[3]冰岛国家破产事例
wenku.baidu/view/0b8680f1bb68a98270fefa73.html
-END-